五十九、课题 (第2/2页)
虽然这并没有什么用,顺城和汀州走高速也要两个多小时呢,但是陶然硬是觉得心里的焦虑马上就少了,有一种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的感觉。
事实上,陶然一直没能见到林春晓。
林春晓在顺城工会边一千米左右的位置找了宾馆,带着林小江和陆萍萍晚上就住在宾馆里,白天去上课。
陆萍萍是一个很乖的孩子,林春晓买了几本绘本,买了一个串珠游戏,晚上就带她看看绘本,白天就把串珠带到教室边,让她自己在一旁玩,她也不声不吭,就自己一会儿翻翻书页,一会儿玩串珠。
陆萍萍只是小,并不是傻。
她本能地知道奶奶喜欢哥哥,不喜欢她,而且不止一个人一止一次在她面前提过让她妈妈生一个弟弟。她并不是不喜欢男生,但是她不喜欢那些人在她面前说的这些话,所以现在可以和小姨和妈妈住在县城的宾馆里,她很开心,更何况晚上的时候小姨经常会带她去游乐场玩海洋球,这些都是乡镇没有的。
林小江也从一开始进来惴惴不安担心家里的鸡、家务没人干、地里的菜浇水等问题到现在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对于农村里长大的,又生过一个孩子的林小江来说,老师教的这些什么换尿布、拍嗝、抱的姿势、怎么喂奶一点都没问题,初中毕业的她理解地老师说的那些什么黄昏闹、黄疸也没有太多问题,相反这让她进入到了一种久违的纯粹的教学学习阶段,这让已经几十年困于家务的她,是一种新鲜的体验。
她也从一开始的“陪妹妹上课”到“我要上课”状态的一种转变。
这种转变是林春晓乐于见到的。
有多少人是不想改变?
还是没有机会改变?
如果说一个人习惯了一条路,从来不知道另外一条路的风景,哪怕那条路的路口就摆在眼前,如非必要,又有谁会放弃一条走惯了的知道是前面哪里有坎哪里有石头哪里有坑,通通可以避得开的情况下,贸然去选择一条完全不熟悉的路呢?
就跟现在的读书一样,绝大部分的家庭让自己的孩子努力去读书,去鸡娃,不就是因为看到了前面的人走这条路,后面都过得很好的样子,然后知道了这条路通向哪里,才一股脑地都去走这条路吗?
林春晓想着自己小时候,更多的村里的人抱着的都是想读就读,不想读也无所谓的态度。还有一些人就更直白点,读书出去又能怎么样,那么点工资,而现在需要这么多的投入,不读也就不读了。无非是因为那时候读书后的收益不高,他们没有预料到当那些孩子长大以后的世界,原来知识真的是可以赚钱的。
入夜,萍萍已经睡了,姐妹俩躺着聊天。
“姐,等你有了这个证以后,就不要再去做那点手工活了吧,收入不固定,而且那种来料加工,不管你做得多熟练,下一波换一点工序或是别的东西,马上又要重头再来,没有什么技术的积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