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经费、大项目!谭友铭:没想法就好! (第1/2页)
张硕讲了两个半小时,中途还休息了两次,就是到旁边喝个水坐一会儿。
这时候,差不多已经到了最后。
两个半小时全神贯注的讲解让人感觉到疲惫。
主要是内容难度比较高,有些难点的地方要重复好几次,脑子也要不断的跟着思考。
在讲完最后一个难点以后,张硕总结说道,“上午讲的内容就是研究中的难点了。”
“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在下午进行提问。”
上午时间并没有提问环节,张硕注意礼堂众人的表情和专注度,也大概对于他们的理解程度有了解。
礼堂里,只有几個人能完全听懂。
在三篇论文内容中,计算模拟是最容易理解,几乎没什么特别的难点,离散和拆分转换有几个点难度非常高。
在讲解的过程中,很多人就明显听不懂了。
这也是很正常的。
在场都是偏微分方程、计算数学领域的专家,但有好多做的都是工程应用研究,而不是理论研究,离散和拆分转换中,有很多都是纯数学研究的方法,以NS方程大范围边界做的论证,没做过偏微分方程纯数学研究的学者想理解确实很难。
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也有人问起NS方程数值模拟研究中的问题,但问的都是非常关键的点,说上几句就明白过来。
这就是纯数学方向学者和工程应用学者的差别。
另外,有些教授的年纪已经大了,他们没有办法一口气消化这么多的内容,即便是已经看过论文内容,想一口气听懂所有问题也很困难。
年龄的影响因素是很大的。
五十岁以上的学者,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就差了很多。
NS方程数值模拟中,包括离散法、包括拆分转化,有好几种新的方法,理论的过程中,只是逻辑思维转换过来都不容易。
当然,也有人完全听懂了。
那些能听懂的人,对于内容理解变得更加深入,联系应用进行思考也明白研究的价值。
上午的讲座结束后,众多学者纷纷讨论起来,“针对NS方程研究的离散法,能大大缩小数值法的计算量。”
“以后再去做数值计算,就容易很多了。”
“上午讲的几种方法相结合,不仅能减少计算量,一些特殊情况下能证明渐进解,真是很了不起,这可是NS方程。”
“最重要的是,能依照研究做计算程序,就可以直接进行数值计算。”
“虽然还是不准确,但偏离的范围也不会太大,而且每一个运算都是单独进行的,就不会有混沌理论问题,可以做大范围的数值模拟。”
“这样的数值模拟,大方向肯定不会错……”
“能做到这样很了不起啊!”
在应用上来说,能做到大方向不出差错,计算效果就非常显著了。
比如,台风预测。
国内的情况来说,太平洋上台风方向的预测和天气预测类似,都是基于统计学原理,后续出现偏离的可能性非常高,有时候预测会在东部沿岸登陆,结果台风中途朝北转向了日/本。
如果能大规模的使用数值法做计算,计算大方向没有问题,预测就会变得精准,偏差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
比如,预测在南江省沿岸登陆,也许偏离只会到东港,而不会大范围偏离到胡州。
于此同时,张硕已经去了休息厅。
一上午的讲解还是很累人的,他到休息厅坐了一会儿,然后到餐厅吃了饭,就又回到休息厅小睡一觉。
等到了下午一点钟,众人纷纷回到了礼堂。
张硕也重新站在礼堂的讲台上,他做好了答疑一个下午的准备。
实际上,提问的人并不多。
每一个做提问针对的也是最难的点,他只需要把最难的点再讲解一遍就好了。
这让讲解工作变得容易。
在提问上,学者们也有要脸面的,大家都是来听讲座的,都是教授、研究员级的人物,可不好意思问一些简单问题。
有些地方没弄明白,发现其他人理解、自己不理解,就不好意思站起来提问了。
否则,岂不是说明自己水平不高?
有些地方没弄明白,也趁着中午时间讨论过,有的人好多地方都没听懂,干脆找周永昌、杜斌等二院的人要讲座视频。
提问的人很少,要视频的人却有很多。
张硕的答疑就比想象中轻松太多了,他重新讲解了几个最难的点,礼堂就没有人再提问了。
讲座,到此结束。
在讲座结束以后,一大群学者围着张硕,都对于他的研究非常赞叹,“这个研究应用价值太高了,我们可以以此升级气动力模拟体系。”
“高压测试也会更精准。”
“如果用在气象预测上效果更好,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天气预报都会变得更准。”
这个说法让不少人笑了出来。
什么气动力模拟系统、高压测试,又或是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距离其他领域的人就有些太远了。
天气预报,是每个人都会注意的。
天气预测的应用惠及的是所有人,听起来就感觉很亲-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